今天是:

楚雄州科学技术局关于推荐2018年度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的公示

来源:楚雄州科技局    2018-05-10 10:44:00

  •        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要求,楚雄州推荐201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10项(详见附件)。现予以公示,公示期自2018年5月10日至5月20日。
           任何单位和个人若对拟推荐项目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楚雄州科学技术局成果管理科以书面形式反映,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单位提出异议的,应在书面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和有效联系电话;个人提出异议的,应在书面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打印无效)和有效联系电话。我局将严格按规定予以保密。为保证异议处理公平、公正,并保护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的合法权益,匿名异议和超出公示期限的异议不予受理。同时,各项目 
    附件2
    2017年度楚雄州推荐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项目公示内容
    序号 项目名称 推荐奖种 推荐等级 第一候选单位
    1 茶花高效快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科技进步类 一等奖 云南欣绿茶花股份有限公司
    2 紫胶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深加工集成技术 科技进步类 一等奖 楚雄德尔思紫胶有限公司
    3 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 科技进步类 一等奖 楚雄云星铜材有限公司
    4 优质食味新品种楚粳39号、楚粳40号的选育及应用 科技进步类 二等奖 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5 传统豆瓣酱发酵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 科技进步类 二等奖 楚雄云泉酱园有限责任公司
    6 彩稼8号选育及推广应用 科技进步类 二等奖 云南楚雄益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7 七叶神安滴丸新药开发研究 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
    8 鲜三七保健食品——三七口服液研制开发 技术发明奖 三等奖 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
    9 楚雄州消灭马传染性贫血技术应用与推广 科技进步类 三等奖 楚雄彝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10 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科技进步类 三等奖 楚雄州人民医院
     
    第一个项目
     
    公示项目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茶花高效快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开发  
         主要完成人:汤勇俊、周明、闫启明、郝留营、孙嘉錡、张程、汤灵洁、金仲东、何新丽、栾娜。
         完成单位:云南欣绿茶花股份有限公司          
         申报类型:科技进步类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二、项目简介
          茶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也是世界名花,云南山茶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花卉界占有重要地位。茶花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木本花卉,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繁育技术要求高、种植难度大,在云南进行茶花产业化开发面临着很多难题,特别是茶花高效快繁技术更是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
    欣绿公司经过近十年的科技攻关,研发出了一整套茶花高效快繁的关键技术,突破了茶花高效快繁的技术瓶颈并成功推动了产业化开发。
    (一)通过对茶花离体繁育的光、温、水、肥、气、激素等生长环境的精准模拟,研发形成“一种多功能花卉苗木育苗栽培人工环境设施”等3项技术,实现茶花种苗的快速批量成苗及茶花种植的工厂化、集约化和规范化,形成一套缩短茶花苗木扩繁周期的全新育苗技术。
    (二)利用自主研发的茶花菌根菌技术及无土栽培基质,使茶花扦插苗生根率明显增加,根系更为发达,苗木健壮、抗病性强,育苗成苗率得以大幅提升。
    (三)通过集成多项茶花快繁技术,建成了完整茶花苗木快繁生产线,在国内应用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四) 通过报告编号为CX(2018)20190的科技查新报告显示:1、茶花菌根菌生根技术国内领先。2、使用人工环境设施及茶花菌根菌生根技术,茶花扦插苗45天即可成苗,且根系发达,可达25~30条须根,每条须根为4~5cm,苗高增长3~4cm,该技术同为国内领先。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汤勇俊,项目总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技术路线设计、组织和具体实施,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协调分工、安排调研事宜和对数据进行分析,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大贡献;成功解决了茶花高效无性快繁技术、茶花无土基质栽培技术及茶花菌根菌技术的核心难题,近年来,汤勇俊申报国家专利22项,获得专利授权13项,其中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5项,发表论文一篇,特别是“一种多功能花卉苗木育苗栽培人工环境设施”及相关技术的应用,打破了茶花高效快繁难以突破的技术瓶颈,而茶花无土基质栽培技术及茶花菌根菌技术的成功应用对推动茶花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候选人:周明,项目技术总负责人,协助项目总负责人推动整个项目技术路线设计、组织和具体实施,负责或参与了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在茶花高效速繁技术集成方面贡献突出,发表论文一篇,培养技术骨干5人。
    第三候选人:闫启明,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配合技术总负责人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协调分工、安排调研事宜和对数据进行分析,负责或参与了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对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试验设备的改进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负责对项目经验进行系统总结,培养技术骨干3名。
    第四候选人:郝留营,负责或参与了绝大部分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辅助项目技术总负责人协调分工、安排调研事宜和对数据进行分析,对茶花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第五候选人:孙嘉錡,负责或参与了大部分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对茶花菌根菌技术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主要负责分析比对各阶段试验数据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六候选人:张程,负责或参与了大部分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辅助项目总负责人把握整体研究方向,提供研究思路,指导完善研究方案,协调科研人才资源和力量。
    第七候选人:汤灵洁,参与了大部分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负责向项目总负责人提供各类分析报告,撰写研究报告,同时负责外联工作。
    第八候选人:汤一粟,参与了茶花速繁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并主要负责配合第七候选人分析比对各阶段试验数据。 
    第九候选人:金仲东,参与了茶花速繁核心技术创新点的总结工作,负责配合第七候选人分析比对各阶段试验数据。 
    第十候选人:何新丽,在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导下进行茶花速繁配套技术具体试验操作,配合第七候选人分析比对各阶段试验数据。
    第十一候选人:栾娜,在项目技术负责人指导下进行茶花速繁配套技术具体试验操作,负责配合第七候选人分析比对各阶段试验数据。 
       四、社会效益情况
           云南欣绿茶花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茶花种植经验积累和科技攻关,根据茶花的种植特性,自主研发了“多功能花卉苗木育苗栽培人工环境设施”专利技术,并于2014年4月申请了国家专利,2015年12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号:CN103858711B)。该项技术的成功应用为公司的基地建设和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配合应用公司独有的茶花菌根菌生根技术、茶花无土基质栽培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木本花卉种苗扩繁的技术瓶颈,使公司的茶花产业迅速扩张,业绩不断扩大。2015年3月16日,欣绿茶花获准在全国中小企业股转让系统(即新三板)挂牌。成为全国首家以单品花卉登陆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也是国内唯一以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的茶花为主营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被认定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云南省优质种业基地和云南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
           基于该技术的应用,公司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优势,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品结构,通过自主研发和合作开发,不断拓展自有产品资源的上下游产业链,逐步实现了产品和资源的产业化生产与规模化经营,并突破狭隘传统的花卉产业观,成功实现多产业嫁接,形成了优势互补,互为依托,共同进步的格局。在加快转型升级的探索中,决策出将丰富的花卉资源与旅游业、美容业、食品保健业等相结合,既开发出旅游新产品、美容新产品及食品保健新产品,又实现了茶花产业的新突破。
           借助挂牌新三板的优势,公司把技术+资本进行有效整合,有效地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先后在武汉、重庆、福建、浙江等地建立了公司的战略合作基地,把赏花经济与旅游经济进行有效结合,构建赏花经济产业链,探索出“整园输出模式”,依托丰富的茶花种质资源优势,融入具有云南地方或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大区域范围内对有开发价值的景区资源进行挖掘、整合,创建具有唯一性、第一性和专一性的茶花特色产品——茶花主题公园和茶花特色小镇,实现了“卖园建镇”的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公司以互联网+为基础,结合道地云南元素的开发,以丰富的茶花产品作为主题,对具有地理标识、民族特色、原生态等多元素的特色产品进行有效开发,不断充实完善产品形态和营销模式,在茶花衍生类产品方面,公司大胆尝试,将茶花入食、入药的传统,变成了公司茶花产业转型发展的又一突破口,经过科技攻关,公司研发出了可长期保持水润、新鲜、饱满、自然、具有鲜花般真实触感,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茶花永生花,填补了国内外永生花市场无茶花永生花的空白,并开发出了茶花纯露喷雾、茶花花瓣面膜、茶花鲜花膏和茶花冷制皂等产品。
           项目以茶花产业化开发为核心,打破传统种植销售模式,开发出茶花栽培新技术,集成、延伸茶花产品开发,加工销售。符合市场需求;符合政策导向;符合把资源和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符合“富民强省”战略;符合云南省政府对云南种植产业注重特色、重点突破、着力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提升效益,全力推进产业升级发展要求。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及茶花产业化开发的推进,可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加速项目区农林产业结构,培育新的林业农业经济增长点,对推动当地的林业、农业和科技改革,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对促进农业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繁荣项目区经济发展、巩固山区社会稳定团结和促进社会文明发展将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的实施,可以吸纳项目区内及周边富余劳动力参与到项目建设中,解决农村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增加群众劳务收入,为项目区群众致富广开门路。同时,针对云南山茶花有历史、少产业;有声誉、少市场;有科研、少效益;有资源、少利用的现状。利用欣绿茶花作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及新三板上市企业的优势所在,通过项目的实施,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生产基地,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利用最新的苗木快繁技术,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更能保证苗木质量,使云南山茶这一传统花卉向现代花卉业提升。通过政府的扶持和政策的引导以及企业的示范种植,指导和带动广大农户种植山茶花,扩大种植规模,达到高质高产,逐步壮大楚雄地区在整个云南山茶领域的规模和影响力。在进行资源保护的基础上,加大合理开发利用的力度,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围绕科技、经济、生态目标,合理布局,突出重点,实行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增强云南茶花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不断培育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特、优、新茶花品种及其新产品,努力实现云南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和生态优势,使茶花资源保护在提高人们的经济收入中得到实现,从而真正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保持云南山茶全面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云南山茶花知名度,多方位体现其为云南名花之首的地位。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国家专利13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授权5项,发表论文1篇;主导制订了《云南山茶苗木产品等级》和《云南山茶盆花产品等级》两项地方标准。自主培育的茶花新品种“欣绿红” 被认定为2016年云南省重点新产品。

    第二个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紫胶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深加工集成技术
      主要完成人:和国荣、黄明贤、毕春梅
      完成单位:楚雄德尔思紫胶有限公司
      申报类型:科技进步类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项目简介:
           针对我国紫胶应用产品单一、深加工技术水平落后、紫胶资源利用率低等多项技术难题,本项目以紫胶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线,通过多年研究与创新,探索了一套紫胶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深加工集成技术,开发了系列紫胶应用新产品,在国内率先形成一条从原料到最终产品的较为完整产业链,打破了我国出口紫胶初级产品和原料的现状,提升了我国紫胶产业的深加工技术水平和紫胶产品市场竞争力。本项目由如下内容组成:
     
    1、紫胶高效提取与分离技术的应用,实现紫胶原料中各组分充分利用。每吨紫胶的清洗废水中提取食品级紫胶红色素由传统的4.5KG,提高到6.5KG,每吨紫胶提高副产品色素经济效益4400元。同时,利用低温脱蜡技术生产的食品级高纯紫胶,使食品级紫胶蜡含量由传统工艺的小于0.2%降至0.008%,介电常数由3.47降至3.2,远远超过国标(国标小于5.5%),及美国食用化学品法典FCCV INS:904(蜡质不超过0.2%)要求。同时,每一吨生产高纯紫胶,可生产用于化妆品生产的副产品紫胶蜡30KG,每吨紫胶提高经济效益2400元。产品出口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地区。
    2、开发了替代传统虫胶片的新产品(低蜡)精制紫胶。传统虫胶片因不脱色,具有储存期长,无需冷库保存及使用方便的特点。但该产品蜡含量高(2.5%-5%),杂质多(热乙醇不容物含量高达2.5%),不能满足国外制药行业及打印油墨制造行业对不脱色紫胶的纯度及蜡含量要求。为满足国外客户的需求,和国荣带领公司研发团队对紫胶提纯工艺进行研究,开发了深色、低蜡高纯度精制紫胶,该产品纯度由虫胶片的92%提高到99.8%,蜡含量低于0.03%,热乙醇不溶物低于0.04%(见检测报告)
    3、授权专利技术《一种提高紫胶清漆耐热性的紫胶改性方法》ZL201230133023.0的应用,使紫胶清漆耐热性由75℃度提高到90℃,提高了紫胶清漆的质量,改性紫胶清漆被认定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
    4、紫胶桐酸用于人工合成麝香原料,具有较好市场前景。但每生产1吨紫胶桐酸,就产生7吨废弃物,不仅浪费资源,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因此紫胶桐酸提取废弃物萜烯酸开发利用技术是限制紫胶桐酸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紫胶桐酸无溶剂分离提取生产技术及紫胶桐酸提取废弃物萜烯酸开发利用技术(授权专利技术《一种提高紫胶清漆耐热性能的紫胶及其改性方法》ZL201210496259.9),经《紫胶桐酸和改性紫胶产品中试及商品化生产》项目的实施,降低了生产成本及安全风险,研发了钢结构防腐剂新产品,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目前在已建成年产200吨紫胶桐酸产业化生产线,紫胶桐酸产品已出口美国。
    5、发明了利用食品级紫胶生产满足欧盟食品卫生要求的天然果蔬保鲜被膜剂。《新型天然果蔬保鲜被膜剂中试及商品化生产》在昆明前格水果保鲜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并完成验收,解决了我国水果出口欧盟的保鲜技术问题,并于2014年在云南楚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000吨果蔬保鲜被膜剂生产线,被膜剂产品出口泰国,实现我国同类产品出口零突破,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候选人:和国荣  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的统筹安排,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技术路线设计、组织和具体实施,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协调分工、安排调研事宜和对数据进行分析。作为“紫胶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深加工集成技术”的第一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项目相关授权发明专利3项。
    第二候选人:黄明贤  在项目研究中,负责紫胶改性技术、紫胶桐酸提取技术子项目的研发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和国荣完成成果转化《年2600吨紫胶深加工产品产业化》项目的实施。
    第三候选人:毕春梅  负责整个项目的技术管理工作,协助总工程师和国荣进行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负责项目产品小试、中试样品开发,负责项目中全部小试样品、中试样品、产品各项指标检测工作,负责项目研发中各类资料收集、管理工作。
    社会效益情况:
            紫胶是云南省一种优势特色资源,紫胶产业的发展具有天然优势。紫胶是一种天然树脂,是紫胶虫吸食紫胶寄生主树汁液后产生的分泌物。由于其化学性能稳定、无毒、无刺激,成膜性、可塑性、绝缘性及粘合力强,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电器、医药、香料、涂料、军工等行业,属可再生的林产化工原料。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本项目以紫胶资源高效利用为主线,通过多年研究与创新,探索了一套紫胶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深加工集成技术,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效的推动我紫胶产业发展,打破了我国出口紫胶初级产品和原料的现状,提升了我国紫胶产业的深加工技术水平和紫胶产品市场竞争力。
    项目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实施,推动了我省紫胶深加工产业的发展,紫胶原料需求骤增,将带动我省紫胶林业资源形成集原料种植、深加工、市场销售为一体的新型林业产业链,可为我省紫胶原料种植农户增资创收,为周边剩余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可以促进建设区农工、农牧等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加速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当地经济增长,为林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实现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紫胶作为高经济林产资源,具有很高的种植价值。因紫胶虫的生存特性,其生长范围多为我省干热河谷地区,紫胶产业的发展,能有效改善我省干热河谷自然环境,增加森林覆盖率,遏制我省干热河谷向周边蔓延,提高水土保持、改良土壤,保护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显著的作用。同时推动地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改性紫胶清漆产品获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证书,取得紫胶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
     
    第三个项目
     
    公示项目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段建功、钱向辉、宝开福、杨朝红、马东萍、覃忠仙、李仕荣
        完成单位:楚雄云星铜材有限公司
        申报类型:科技进步类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一等奖
    二、项目简介 :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是工艺品、冶炼、工业硅炉、铁合金炉中的主要产品之一。我公司研发的铜合金 精密铸造产品,主要是采用云南铜业所生产的高纯电解铜为原料生产加工。在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自主创新,开展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高质量铸件制模技术的研究。
    1.通过控制消失模铸造工艺中制模技术对铸件线收缩率的影响,为后续精密铸造工艺环节奠定基础。铜合金精密铸造工艺中浇铸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2.通过摸索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消失模负压铸造最佳工艺技术条件,并采用封闭式或中间注入式浇铸,解决因铸件材料和模型结构大小不一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及常规砂型铸造的工艺缺陷,保证铸件产品低成本、高精度,高质量。
    3.通过对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制模及浇铸系统的研究,开发冶金化工领域用的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推进了我公司实现产品规模化发展,形成产业化能力,生产工艺先进、简洁实用,技术成熟可靠,使生产工艺技术在国内外达到领先水平。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段建功  责和参与该项目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作为“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第一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段建功职工创新工作室”获云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获2010年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分别获楚雄州科技成果奖4项、科技进步奖2项;获核心技术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
        第二候选人:钱向辉  目负责人,进行项目的统筹安排,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技术工艺路线设计、组织和具体实施,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协调分工、技术研究和对数据进行分析。作为“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的第二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2010年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分别获楚雄州科技成果奖4项、科技进步奖2项;获核心技术实用新型专利3项。培养大专生4名。
        第三候选人:宝开福  与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浇注系统工艺技术研究及浇注模具的整体技术实施提供指导。作为“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第三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获2010年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分别获楚雄州科技成果奖2项、科技进步奖2项;获核心技术实用新型专利2项。
         第四候选人:杨朝红  与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系统技术研究及浇注系统的整体技术实施提供指导。作为“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第四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楚雄州科技进步奖2项。
         第五候选人:马东萍  与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相关技术研究,提出本项目技术与产品、软件与硬件、浇注系统电器元件与成套系统、研究开发与示范性推广应用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方案并组织实施。作为“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第五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2010年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分别获楚雄州科技成果奖2项、科技进步奖2项;
        第六候选人:覃忠仙  与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系统搭建、调试和实验室建设工作。作为“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第六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楚雄州科技进步奖2项。
        第七候选人:李仕荣  与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现场总浇注系统成套装置开发及应用技术实施提供指导。作为“铜合金精密铸造冶金化工用产品工艺开发及应用”项目的第七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获2010年云南省职工创新成果三等奖;分别获楚雄州科技成果奖2项、科技进步奖2项;获核心技术实用新型专利1项。
    四、社会效益情况:
           我公司在铜材加工,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方面具有多年的生产技术力量,拥有多名有多年生产设计经验的技术人员。专业的知识,长期的经验,使我们的每一项工程设计都能根据用户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筛选最优设计方案,采用最佳工艺路线,使用先进的技术,从源头上保证用户产品使用的最优方案,为用户今后生产中的节能降耗,减少维护成本打下坚实基础,对云南省在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工艺的研制开发及产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该项目技术研发,填补了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空白,该工艺产品处于省内领先水平,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多样性,攻克了产品工艺的多项关键技术,建立了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成果。用户使用了新研发的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后,有效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广泛打开了国内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市场,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工艺领域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有重大意义,其社会效益不可估量。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楚雄云星铜材有限公司铜合金精密铸造产品生产后,为冶金化工、装备制造行业提供优质低价产品,促进了冶金化工、装备制造业的设备配套产品的发展;常年可为当地提供30个就业机会;每年向职工支付的工资总额将比现在增加30万元以上,使用进厂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城市待业青年平均收入达到25000元,有效解决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问题。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目前获国家专利1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授权13项,培养大专生4名,2015年获楚雄州企业技术中心,2016年“段建功职工创新工作室”获云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第四个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优质食味新品种楚粳39号、楚粳40号的选育及应用
    主要完成人:李开斌,阮文忠,张天春,徐加平,黄文兴,王正伟,段浩平,尹显明,都南香
    完成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申报类型:科技进步类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 
           为确保粮食安全,满足市场对优质大米的需求,本项目针对云南高原粳稻区缺乏可大面积生产应用的优质食味品种的重大科技需求,2005年以来,课题组结合楚粳水稻育种工作基础,在省科技计划项目支持下,按照“低直链淀粉含量特性的育种目标设定、育种方法创新、多优异性状聚合”的技术路线开展优质食味新品种选育,创制了1000多份软米、外观品质优、食味佳新种质材料,育成了适宜云南高原温暖稻区种植的粳型软米新品种楚粳39号和优良食味新品种楚粳40号。楚粳39号于2014年通过云南省审定(滇审稻2014028号),2018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CNA20130462.2),2016年、2017年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2017年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奖。楚粳40号于2016年通过云南省审定(滇审稻2015002号),2017年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CNA20130463.1),2017年荣获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优秀奖,2018年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
           项目成果科技创新突出。一是优质食味与高产结合。引进、利用带有日本低直链淀粉研系2107、2057基因系材料,创制了配合力好的低直链淀粉新种质材料(如04鉴48),育成了携带研系2107的血缘的楚粳39号和携带研系2057血缘的楚粳40号,两品种既融合了日本低直链淀粉粳稻亲缘,又结合了云南高原粳稻高产基因,因此品种在食味性、丰产性结合上取得显著突破。二是首次发现楚粳39号控制低直链淀粉含量Waxy基因突变为新突变体,为高原粳型软米分子育种奠定了坚实材料基础。三是楚粳40号实现了早熟、高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的有机结合,较好解决了一般品种机插秧带来的生育期过长,以及机收过程中倒伏和田间泼洒大的问题,是高原稻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粳稻品种。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李开斌,项目主持人,制定育种目标、技术路线、实施方案,配制杂交组合和杂种后代筛选、鉴定;主持百亩示范方实施和示范推广工作。
     第二候选人:阮文忠,参与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参与杂种后代筛选和示范推广。
        第三候选人:张天春,参与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承担杂交组合配制及杂种后代筛选。
        第四候选人:徐加平,参与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承担新品系鉴定和示范推广。
    第五候选人:黄文兴,参与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参与杂种后代筛选和示范推广。
        第六候选人:王正伟,参与2个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承担杂交组合配制和温室集团加代。
    第七候选人:段浩平,参与2个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承担杂交组合配制和稻种资源种植保存。
    第八候选人:尹显明,参与1个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承担杂交组合配制。
    第九候选人:都南香,参与1个核心技术创新点工作,主要承担新品种示范推广。
        四、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由于楚粳39、楚粳40号食味优、产量高,应用面积逐年扩大,2016年、2017年全省累计推广楚粳39、楚粳40号159.8万亩,其中,楚粳39号90.1万亩,楚粳40号69.7万亩。共新增稻谷0.52亿千克,新增产值4.93亿元(新增稻谷产值1.55亿元+优质优价3.38亿元)。同时,两品种成为“楚雄州志祥粮油有限公司”等优质米加工企业重点开发的优质食味品种,企业共创利润671.9万元,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植物新品种权2个,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发表相关论文4篇,4名课题组成员获得了国家和省级人才称号。

    第五个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传统豆瓣酱发酵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
    主要完成人:左宗炽、左汶骏、刘福明
    完成单位:楚雄云泉酱园有限责任公司
    申报类型:科技进步类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二、项目简介 
           豆瓣酱是由各种微生物相互作用,产生复杂生化反应而酿造出来的一种调味料,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成分,深受我国消费者喜爱。
           传统的豆瓣酱采用自然发酵方法,发酵装置落后,成本高,发酵周期长,发酵出来的豆瓣酱口感、味道过于单一,保质期较短,渐渐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公司研发了一整套缩短豆瓣酱发酵周期的技术,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改进型微生物发酵方法研发、提高发酵速率的活性干酵母及其制备方法研发、多用高效节能发酵罐研发、发酵曲料符合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研发、实现灵活移动跨酱池操作的卧式翻酱装置研发、发酵过程中恒温厌氧温度控制方法的研发、用于豆瓣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及其制备方法研发、天然复合微生物菌剂生产豆瓣酱的方法研发、改善豆瓣色泽的红曲霉和米曲霉复合发酵菌剂制备方法的研发、豆瓣酱高效发酵工艺研发以及发酵豆瓣中细菌的检测方法的研发。
    这套缩短豆瓣酱发酵周期的技术具有安全、节能、发酵周期短、成本较低、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目前,该项目已经实现转化,应用到公司生产豆瓣酱的过程中,有效缩短了公司豆瓣酱生产周期,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公司经济效益,同时,生产出来的豆瓣酱已经销往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广州市怡生园食品有限公司等客户,受到客户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左宗炽   项目负责人,进行项目的统筹安排,作为项目总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技术路线设计、组织和具体实施,制定项目研究计划、协调分工、安排调研事宜和对数据进行分析。作为“传统豆瓣酱发酵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项目的第一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研发出利用太阳能提高豆瓣酱质量及延长保质期的技术以及研发出改善豆瓣酱风味及口感的方法。
    第二候选人:左汶骏  负责或参与了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作为“传统豆瓣酱发酵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项目的第二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研制出多用高效节能发酵罐、改进型微生物发酵方法以及研发出提高发酵速率的活性干酵母制备方法。
    第三候选人:刘福明  参与了全部核心技术创新点的开发工作,作为“传统豆瓣酱发酵工艺技术改进与应用”项目的第三完成人通过科技成果鉴定,该研究成果总体技术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研发出发酵曲料符合促进剂制备方法、发酵过程恒温厌氧温度控制方法以及研发了用于豆瓣酱生产的符合微生物菌剂制备方法。
    四、社会效益情况:
       1、推动调味品生产技术的进步
    本项目生产豆瓣酱利用了太阳提升豆瓣酱风味,同时,采用了改进型微生物发酵方法、提高发酵速率的活性干酵母制备方法等新的工艺技术,有利于改变传统豆瓣酱落后的生产方式,提高发酵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豆瓣酱的风味、口感,公司生产豆瓣酱的方法对其他调味品生产具有借鉴作用,新技术的研发有利于推动调味品生产技术的进步。
    2、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调味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以往的豆瓣酱风味、口感欠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本项目通过太阳的热能加速曲料中蛋白酶和淀粉酶的快速水解生成氨基酸和糖,使其产生出独特的酱香和风味,这样制作出来的豆瓣酱颜色呈红褐色,油润有光泽,味鲜,粘稠适度,体态浓厚且久贮不霉,能够为人们提供风味独特、口感丰富的豆瓣酱,同时,本项目所产豆瓣酱较之以往的产品,更加健康、环保,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3、增加就业,带动农户增收
    预计项目完成后,可增加就业岗位20个以上,一定程度上缓解日益严峻的社会就业压力。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国家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

    第六个项目
    项目名称:彩稼8号选育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人刘益、刘行洲、张运锋、徐成东、张钟、周孝梅、刘庆玲
    完成单位云南楚雄益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楚雄市彩稼农业科开发研究所、楚雄师范学院、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申报类型科技进步类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二等奖
     一、项目基本情况: 
       杂交玉米新品种"彩稼8号"(YN08×YN11)是由云南楚雄益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于2002年以苏湾1-1661多代稳定的异型株为父本,以异型株近皇后08×78599(杂交种)为母本提纯繁殖稳定,于2007年组配杂交组合,2010-2011年两年参加楚雄州玉米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生产试验,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特(楚雄)审玉米2012036号。该品种2016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编号:云新(2016)79号。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7项应用发明专利。
        该品种平均生育期115天,株型半紧凑,叶片深绿色,幼苗旺盛,叶鞘紫色,全株21叶,雄穗发达,护颖紫色,花药黄色,花丝红色,株高248厘米,穗位高85厘米,穗长21厘米,行数14-16行,行粒数40粒,千粒重320g,果穗筒型,白轴,籽粒黄色半马齿型。2011年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品质检测结果:容重753g/L、蛋白质8.88%、粗脂肪5.48%、总淀粉56.2%、粗纤维2.10%、赖氨酸0.35%。2011年经云南农业大学抗性鉴定中心抗病性鉴定:抗茎腐病、丝黑穗腐病, 中抗弯孢霉叶斑病、锈病,中感穗腐病, 感小斑病、大斑病、灰斑病、纹枯病。
      该品种产量表现及示范推广:2010-2011年两年楚雄州区试平均亩产676.5千克,比对照会单4号增产14.1%, 增产点率100%。2011年楚雄州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7.56千克,比对照会单4号增产12.99%,增产点率100%。2012-2017在楚雄、玉溪、大理、保山、红河、临沧等州市引种示范推广种植,2015-2017年在全省示范推广85.2万亩,平均亩产550公斤,比对照会单4号亩增45公斤,新增粮食46860万公斤,农民增收93720万元,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品种2017年获得云南省创新大赛二等奖、2014年获得楚雄州科技进步三等奖。
        探索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化企业模式。从亲本选育、试验示范和销售为一体化现代种业发展模式,探索出楚雄州第一家种业现代化模式,本公司获得云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称号。
        探索出"高校+科研单位+公司"共同协作新模式,结合高校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科研单位育种理念和育种方法的特点和现代公司运营快捷方式完美结合,加速了成果的转化,同时也完成几家单位联合协作创新的新模式,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促进。
    二、候选人及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推广应用情况)
    第一候选人:刘益,本课题主持人,负责育种目标、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该品种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本人投入该项目的时间占工作量的80%以上。完成成立彩稼8号的品种审定工作。
    第二候选人:刘行洲,1、负责彩稼8号云南省的示范推广工作。2、负责彩稼8号亲本繁殖和制种技术研究。3、工作时间在80%以上。
    第三候选人:张运锋,1、参与彩稼8号亲本选育。2、制定高产样板实施方案。 3、参与品种的示范推广。项目工作时间占工作时间80%以上。
    第四候选人:徐成东,1、负责彩稼8号栽培技术研究。2、负责彩稼8号亲本及杂交种的抗性机理研究,配套技术方案。
    第五候选人:张 钟,1、负责彩稼8号在玉溪市示范推广。2、参与彩稼8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第六候选人:周孝梅
    1、责彩稼8号种子生产及销售服务。2、参与彩稼8号示范推广。
    第七候选人:刘庆玲,1、参与彩稼8号品种选育工作。2、参与彩稼8号示范推广。
    第一完成单位:云南楚雄益农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1、根据国家农业发展及云南省玉米生产实际,公司组织制定彩稼8号育种方向及研究计划。
    2 积极做好组织协调,帮助公司科技人员解决科研中的困难,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经费支持。
    3 组织实施好样板,带动大面积示范推广,加速品种推广应用。
    4 按照国家种子质量标准,组织彩稼8号玉米良种生产销售,满足大田生产需要。   
    第二完成单位:楚雄市彩稼农业科技开发研究所   
    1、研究所认真制定彩稼8号育种技术路线和示范推广计划。
    2、制定彩稼8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案。
    第三完成单位:楚雄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1、完成彩稼8号亲本选育及抗病鉴定筛选。
    2、组织学院学生提纯彩稼8号亲本。
    3、参与彩稼8号在楚雄州推广工作。
    第四完成单位:玉溪市农业科学院
    1、提供彩稼8号在玉溪市示范推广提供技术人员的支持。
    2、支持彩稼8号选育及推广高效协作新机制。
    三、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2012年通过了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滇特(楚雄)审玉米2012036号,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7项应用发明专利,该品种2016年被认定为云南省重点新产品,编号:云新(2016)79号。
    四、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
    该项目获2017年获得云南省创新大赛二等奖、2014年获得楚雄州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七个项目
     
    公示项目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七叶神安滴丸新药开发研究  
    主要完成人:张云生、史云龙、张 凯、和肇有
    完成单位: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
    拟申报等级: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二、项目简介:该项目按照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的要求,以解决制约三七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填补产业链空白、培育重点产品为主要任务,实施中药新药七叶神安滴丸的研究开发。
           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明名称“主治失眠等症的七叶神安滴丸”,专利号:“ZL02134076.5”。本发明其特征在于按三七叶甙:水溶性基质=1:1~1:5的比例进行原料配伍,经水浴、溶解、滴入冷凝剂中、成型等工艺制备而成。本发明的七叶神安滴丸具有益气安神,活血止痛,镇静、催眠的功效,主治失眠等症有很好的效果。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的七叶神安滴丸采用高科技手段和设备制造,新的配方使药物在水溶性基质中分散均匀,剂量准确,制备条件容易控制,丸重差异小,药物稳定性高,不易水解、氧化,不易受晶型影响,从而保证了药品质量,生物利用度高。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操作简便,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在液态下操作,生产车间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
    该研究首次在云南省内将高新技术成果与自动化提取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取液浓缩自动化控制技术、吸附柱上柱自动化控制技术、洗脱自动化控制技术、树脂再生自动化控制技术、酒精调配自动化控制技术、真空带式干燥机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CIP自动在线清洗系统,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的高效生产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保证产品有效性与安全性。
            该成果已经以原研单位的身份进入了天津、湖南、河南等省市医保产品目录。通过多年的品质打造和市场推广工作,公司在国内各大中心城市建立了以地区办事处、地区销售经理或地区代表组成、稳定的市场营销网络,产品赢得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全国各大主要市场消费者的青睐,在全国拥有了稳定的消费群体;为扩大市场销售力度,公司还与国内知名医药销售企业联合成立销售公司,强强联手、优势互补,掌握市场主动权,为产品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项目产品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良好的市场前景。该产品在项目承担单位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自2014年5月上市以来,至2017年12月实现销售收入3755.96万元,解决了近5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三七种植农户近30户。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张云生  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总负责和主要实施完成人,制定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主持项目的总体研究工作;主持本成果相关科研项目申报、实施与总结,主要完成本成果相关专利申请;完成七叶神安滴丸的处方来源、选题目的、选题依据研究资料。    
    第二候选人:史云龙  负责完成七叶神安滴丸制备工艺的研究;完成七叶神安滴丸生产厂房和生产线的建设,并进行GMP认证工作,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及GMP证书。    
    第三候选人:张凯  负责完成三七叶提取物生产工艺研究;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转化过程中,协助完成产品生产线的GMP认证工作。
    第四候选人:和肇有 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产品研发所需情报的收集、整理及研究;负责组织完成该药品的药品稳定性研究试验、药效学研究、毒理学研究等临床前研究工作;完成该药品的新药注册申请及补充资料工作;参与完成药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四、社会效益情况:
           七叶神安滴丸采用三七地上部分(茎叶)为原料,三七茎叶是三七种植、加工过程中的主要副产物,由于传统上作为非药用部分,目前大部分尚未得到充分利用,随着种植面积扩大,产量将不断增加,现阶段三七地上部分茎叶的年产量达到800万公斤,利用率还不到5%,大多数作为废弃物被白白浪费,为此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亿元。该项目研究的七叶神安滴丸的产业化,对于三七地上部分资源综合利用价值的开发,拓宽三七产业发展路子,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三七种植业经济效益,增加七农经济收入,解决农民脱贫致富,解决了近5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三七种植农户近30户,促进我省三七产业乃至云药产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普遍较大大,所以现在不少人会患有失眠。长期失眠会严重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于长期失眠的患者,可用七叶神安滴丸来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对于治疗患者失眠,心悸多梦也有显著的功效。可使失眠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益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明名称“主治失眠等症的七叶神安滴丸”,专利号:“ZL02134076.5”。
     
    第八个项目
     
    公示项目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鲜三七保健食品——三七口服液研制开发  
    主要完成人:张云生、史云龙、张凯、和肇有
    完成单位: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
    拟申报等级:技术发明奖三等奖
    二、项目简介:该项目主要研究以鲜三七为原料研制开发同时具有辅助降血压和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的三七口服液保健食品,项目据传统中医药养生保健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针对血压偏高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选择鲜三七提取物作为主要原料,采用现代口服液的生产工艺,配合严格的质量管理办法,使本品的品质做到安全、稳定、质量可控。本品经动物功能试验和人体试食试验证明,具有辅助降血压的保健功能,经动物功能试验证明,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能。在医学保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首次在云南省内将高新技术成果与自动化提取技术完美的结合起来,采用自动化控制技术、提取液浓缩自动化控制技术、吸附柱上柱自动化控制技术、洗脱自动化控制技术、树脂再生自动化控制技术、酒精调配自动化控制技术、真空带式干燥机数字化集成制造技术、CIP自动在线清洗系统,形成标准化、规范化、优质化的高效生产线,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保证产品有效性与安全性。
           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明名称“一种鲜三七液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310037240.4”。研究发现在用热水对三七进行浸泡时,采取不同阶段不同浸泡温度,不同阶段不同浸泡用水量的技术方案后可以极大的减少整个浸泡过程的用水量和浸泡时间,最终浸泡得到的三七总皂甙等有益成分的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将浸泡液通过100-150目(目数再增加后效果没有显著差异)过滤后可以显著的减少口服液的不良色泽,并有效降低苦味物质的残留,获得的口服液具有相当不错的适口感,可以再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情况下直接服用,这也大大减少了生产的成本, 并提高了产品的原生态性。
           金三奇牌鲜三七口服液的面世符合当今时代人们的饮食观念,以其良好的品质和辅助降血压及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功效,受到广大消费人群的欢迎,一经推广上市即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产品在项目承担单位云南金七制药有限公司自2015年9月上市以来,至2017年12月实现销售收入2015.9万元,产品主要进入北京、河北、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四川等大中城市销售,解决了近40个就业岗位,间接带动三七种植农户近30户。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张云生  项目负责人,作为项目总负责和主要实施完成人,制定项目总体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主持项目的总体研究工作;主持本成果相关科研项目申报、实施与总结,主要完成本成果相关专利申请;阐明了鲜三七口服液产品的研发思路,并主持制定了产品的企业标准。    
    第二候选人:史云龙  参加项目的立项,对保健功能和配方筛选提出理论依据;完成产品的工艺路线设计、产品形态与剂型的选择的可行性研究;完成保健食品口服液生产厂房和生产线的建设,并进行口服液的GMP认证工作,取得保健食品生产许可证。
    第三候选人:张凯  完成产品的小试及中试试验,为产品的工艺路线确定及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数据说明及支持;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转化过程中,协助完成产品生产线的GMP认证工作;完成金三奇牌三七口服液产品的标志性成分、含量及检验方法的确立;完成直接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种类及质量标准的确立。
    第四候选人:和肇有  参与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完成产品研发所需情报的收集、整理及研究;协调并完成产品的安全性试验、毒理学试验、功能学试验、卫生学试验;完成产品的国产保健食品注册申请;参与完成产品企业标准的制定,并完成该标准的备案。
    四、社会效益情况:
    最近几年,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在不断的提高,另外,机体的“亚健康状态”也已经成为现代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此类疾病已经地影响了人们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本项目以鲜三七、纯化水为原料,研制开发出同时具有辅助降血压和增强免疫力保健功能的保健食品,使高血压患者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痛苦,减少医疗费用,使患者获得最大的益处,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该项目填补了众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空白,已形成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的产品。三七口服液的研制开发促进了三七资源的综合利用,使三七种植产业充分发挥产地优势,实现生物医药加工技术升级和产能扩大,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三七产业链的联动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增加社会待业人员的就业机会,增加三七种植农户的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为我省云药“三七”支柱产业的发展和云药开发起到示范作用。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发明名称“一种鲜三七液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ZL201310037240.4”。

    第九个项目
     
    公示项目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楚雄州消灭马传染性贫血技术应用与推广
    主要完成人:杨培昌、陶 鑫、肖 俊、毕峻龙、钟秀琼、刘晓燕、 杨永能
    二、完成单位:楚雄彝族自治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二、项目简介:
           马传染性贫血简称马传贫,又称沼泽热,是由马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马属动物的一种传染病,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楚雄州消灭马传贫的方法措施。一是行政措施:2014年楚雄州成立消灭马传贫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安排专项经费,并按计划组织实施。二是技术措施:1.流行病学调查。楚雄州在1975年首次检测发现2匹阳性驴以后,从1978年开始对全州的马属动物进行了马传贫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扑杀阳性马等艰苦细致和卓有成效的检疫净化工作,1993年楚雄州马传贫防制工作达到“稳定控”标准通过云南省畜牧局考核验收。从2014年开始又对全州开展了马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全面调查,至2017年,全州每年组织开展一次马属动物入户100%普查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及时建立更新和完善马属动物养殖档案,通过普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查阅有关历史档案、走访在职和离退休老兽医、活畜市场检疫、门诊治疗等了解情况。2.监测净化。从2014年至2016年连续3年每年按存栏2%以上比例、随机不重复采样要求,在全州10县(市)103个乡镇中采集马属动物血清,用琼脂扩散试验方法进行马传贫实验室检测,对检测出阳性的马属动物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净化消灭的目标。3.技术培训。一是楚雄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认真组织举办了县、乡马传贫防制技术培训班,编制下发了资料;二是各县市也层层举办了马传贫流行病学调查和采样等技术培训;三是积极参加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全省举办的马传贫防控技术培训班;四是积极邀请国家、省级专家多次到我州指导消灭马传贫工作。4.加强检疫监管。一是加强养殖环节监管。二是加强流通经营环节监管。5.加强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将历史以来与马属动物有关的工作痕迹、数据、图片、寻访笔录等档案资料全部分类归档,形成了详实、完备的一套档案资料,为今后消灭其他动物疫病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6.达标验收。严格按照《农业部关于印发马传染性贫血消灭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的标准和程序进行,2016年5月全州10个县(市)逐个通过州农业局考核验收,9月全州通过省农业厅考核验收并获证书。
    该项目的实施取得显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总增效益7108.74万元,纯增效益6725.18万元,全州可安全对外输出健康马驴骡及其产品,提高马属动物使役和利用率,带动旅游、旅店、餐饮业发展,增加农户收入。减少消毒药品、生物制品、染疫动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杨培昌  项目主持人,负责整个项目总体设计组织,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项目实施中的技术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候选人:陶 鑫  参与项目设计,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管理工作,组织实施马传染性贫血流行病学调查和马传贫检测工作,负责技术指导,负责消灭马传贫资料整理、分析和项目材料的撰写。
        第三候选人:肖 俊  参与项目设计,组织流行病学调查、科学制定监测方案,组织实验室检测工作,负责对县级人员技术指导和培训。
        第四候选人:毕峻龙  参与项目实施,主要设计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案,完成辖区内马属动物血清采样检测等工作,做好历史资料收集和完善档案管理。
        第五候选人:钟秀琼  参与项目实施,负责实验室马传贫检测工作、对县级人员进行马传贫监测技术培训。
        第六候选人:刘晓燕  参与项目实施,负责实验室马传贫检测工作、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参与对县级人员技术培训。
        第七候选人:杨永能  参与项目实施,参与实验室马传贫检测工作、历史资料收集整理,参与对县级人员技术培训。
    四、社会效益情况:
           消灭马传贫后,不仅能够安全地对外输出健康马驴骡,提高了马属动物的健康水平,而且增强了马属动物抗病和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马属动物的使役和利用率。全州连续多年开展严格的检疫监测,均未检出病畜,确保了食品安全的同时大幅度提高马属动物数量和肉的合格率,品种、品牌等为自治州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农民创收大幅增加。全州消灭马传贫后,保证了肉马、肉驴养殖业、赛马业和骑乘休闲旅游等的健康发展,带动旅游、旅店和餐饮业的发展,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彝州马术运动的兴起,在大型节日、旅游景点、集会或婚礼中开展赛马、马技、马术、马刀、跑马射击等民族体育活动,同时为兽医专业在教育、科研工作中创造了条件,提升了发展的空间。 减少了消毒药品、治疗药物、生物制品对彝州生态环境的污染。减少了染疫动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楚雄州提早4年完成《云南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4-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到2020年消灭马传贫目标。楚雄州消灭马传贫是继1993年消灭家畜血吸虫病后又一个消灭的动物传染病病种,也是二十一世纪首个消灭的动物传染病病种,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第就十个项目
     
    公示项目内容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应用
        主要完成人:赵文喜、代建荣、陈红玉、李 莉、、陈 峰、欧亚林、张小友
        完成单位:楚雄州人民医院
        申报类型:科技进步类
        拟申报等级:科技进步类三等奖
    二、项目简介 
           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内激活的胰酶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化学性炎症,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常累及多器官系统,可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怎样治疗SAP对临床医生来说均较棘手,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规范化的、特别安全有效的治疗模式。过去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采用连续性血液滤过(CVVH)治疗,但其死亡率仍高,据文献报道其死亡率为21%,更有甚者报道其死亡率高达50%,且住院时间长,治疗的费用高。事实上单纯的手术治疗仅能引流出腹腔内部分胰腺组织产生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不能清除已吸收入血的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从而不能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生发展。而仅采用CVVH治疗技术通过弥散只能部分清除循环中的致病性因子,不能清除渗入腹腔的胰性毒素和阻止对腹膜及腹腔脏器的损害,也不能阻止其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项目采用腹膜透析治疗SAP可起到血液净化+手术引流的目的。腹膜具有良好的通透性,腹膜透析就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将透析液经导管灌入腹膜腔,通过腹腔透析液的更换,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各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腹膜透析时,更换腹膜透析液有持续灌洗腹腔的作用,可将腹腔中的炎性介质、细胞因子、多种酶及生物活性物质连同引流液一起排出体外,并能迅速降低腹腔内压力,降低器官衰竭的发生率,从而有效治疗SAP的严重并发症。于2012年1月起我科与我院消化内科、普外科、重症医学科联合采用腹膜透析治疗SAP进行临床研究2年,并进行临床推广应用至今70余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创新点如下:
    1、首次提出采用腹膜透析治疗SAP起到“血液净化+手术引流”的技术理论及技术路线。把过去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或血液净化治疗融合在一起。使此项治疗既起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又起到血液净化的目的。
    2、制定了腹膜透析治疗SAP的适宜处方,并推广应用。入院24小时内即给腹膜透析置管术,术后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适宜的透析处方,以后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透析处方。并通过学术交流的形式向全省推广。
    3、建立腹膜透析治疗SAP临床评价标准和诊疗规范。
    4、采用腹膜透析治疗SAP显著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显著缩短住院时间;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及节约医疗资源。过去我院救治此类疾病救治成功率为53.33%,死亡率为46.67%。而目前我院采用腹膜透析救治SAP救治成功率为97.14%,死亡率仅为2.86%。过去我院救治SAP患者住院时间约58.16天,目前仅约为33.42天。过去我院采用CVVH救治SAP的费用约28.54万元,目前约13.71万元。
    三、候选人贡献情况
    第一候选人:赵文喜  对创新点一、二、三、四做出贡献,对项目具有决定性贡献。作为主要完成人,负责本项目的整体设计,总体规划,定向选题,安排实施,检查督促。主持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研究及应用。查阅文献。撰写论文,以第一作者身份撰写的论文《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发表在2015年2月《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第14卷第2期。
        第二候选人:代建荣  对创新点二、三、四做出贡献。参与课题设计、实施。参与查阅文献、及课题总结。
        第三候选人:陈红玉  对创新点一、二、四做出贡献。参与课题设计、实施。参与查阅文献及课题总结。
        第四候选人:李 莉  对创新点二、三、四做出贡献。参与课题设计及实施。查阅文献及课题总结。
        第五候选人:陈 峰  对创新点一、四做出贡献。参与课题设计及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外科问题及时解决。
        第六候选人:欧亚林  对创新点二、三、四做出贡献。 参与课题设计及实施。组织实施对重症胰腺炎救治中,在ICU监护治疗期间项目的具体实施,对重症胰腺炎在ICU期间对患者腹透液的使用观察调整及病情评估,对影响呼吸功能患者实施呼吸支持,对胰腺周围坏死物聚集,局限性脓肿感染患者,行B超引导下穿刺。督促科室人员完成既定救治方案,并对在重症监护病房期间患者各项目指标进行观察总结,查阅国内外文献及总结经验,文章待发表。
        第七候选人:张小友  对创新点四做出贡献。 参与课题设计及实施。收集资料及总结。
        四、社会效益情况:
        1、论文、奖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楚雄州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2、队伍建设:项目培养了楚雄州卫生系统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及培养多名学术骨干。
    3、主办会议:依托该项目举办州级学术会议2次。
    4、人才培养及推广运用: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对口支援等方式培养基层多名全科医生。
    5、采用腹膜透析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并发症低;明显缩短病程;大大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我院作为地州级别医院率先开展了此项技术,在全省属于领先地位。我科从2012年1月开展腹膜透析治疗SAP以来,6年来共成功救治70例病例,死亡2例,治愈率为97.14%,治愈率明显提高(原来为53.33%);死亡率为2.86%(原来死亡率为46.67%)。仅有10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较原来显著减少(原来并发症发生率为40%);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文献报道也显著降低。说明本研究的治疗手段非常有效。这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为我州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带来福音。目前我院由于腹膜透析应用于救治急性重症胰腺炎,为我院的重症病房医师救治该类患者增添极大信心。同时住院时间为33.42±12.27天,与我院既往治疗该类病人缩短住院时间近一半(原来住院时间为58.16±14.38天)。住院费用为13.71±4.93万元,较既往我院治疗该类病人费用减少近2/3(原来住院费用为28.54±15.26万元)。目前我们已经处于该技术成熟应用阶段,每年凡是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我科可立即行腹膜透析置管并行腹膜透析治疗。每年预计可救治病例>10例。该技术的推广,造福于全省人民。同时可进一步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并有效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创造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五、获得知识产权情况:
       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篇。获楚雄州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